假设一个家庭和企业,假设一个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假设一个家庭和企业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假设一个家庭和企业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有两位创始人的初创公司怎么分配股权比较好?

只有两位创始人的情形下,股权的分配需要考虑创始人的出资、创始人对公司发展的贡献、未来可能实施的期权方案等各种因素。

假设一个家庭和企业,假设一个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

1、出资比例

假设两位创始人对公司的贡献相当,在分配股权时可主要以其出资的比例为依据来分配股权。

举个栗子:注册资本100万,甲认缴出资55万,乙认缴出资45万,其股权结构为55%:45%。

切忌平均主义,各占50%的结构是最不科学的一种结构,在今后的经营过程中容易导致经营管理的决策僵局,在分配股权时,至少有一方的比例要超过50%。

2、对公司发展的贡献

如两位创始人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贡献不同,而且其中一方有着关键的作用,在分配股权时可适当提高其股权比重。

举个栗子:假设两人成立一家咨询公司,其中甲在行业内有非常大的影响力,主要的资源都是由甲带来的,此时股权比例就要适当的向甲偏重,在分配股权时可以不严格按照出资比例来进行。

同样,注册资本100万,甲出资30万,但是可以占股55%,乙出资70万,占股45%(具体比例可以双方协商)。

你这个问题比较笼统,没法给出具体的方案,给给粗略的框架吧

1、能力上要互补

你如果是技术型人才,那么对方最好是销售型,或者管理型人才;一个公司的运营发展是需要多种才能的,一个人很难都会,一个团队正好是互补,完整的完成了公司所需的各个要素,更重要的是,你们只有能力互补才会彼此发展进水不犯河水,将来蛋糕做大了不至于打架,如果两个人都是技术型人才,那么谁负责技术了?自己都以为自己很懂,应该自己负责,这样就会发生争端。公司做大后,各种独挡一面,都有发挥的空间。

两个人5:5的股权是切记不要做的,这样肯定会出问题,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!一艘船的航行需要一个船长,这就是领头人,他必须占有大股份,两个人的股份有几种分法:

5.5:4.5

6:4

6.5:3.5

7:3

越往后会越稳定

除了单纯的考虑资金投入意外 建议两个人的股权比例首先最好不要平均分配 因为均分的模式在决策上对公司发展很不利 其次是小股东超过33%也要尽量避免 如果这样的话小股东对公司就会拥有一票否决权 在接下来就是小股东不要过少 比如95%对5% 这样的比例也要尽量避免 因为这样比较容易出现小股东员工化 大股东一家独大的情况。个人建议像类似两个人这样的情况 一般小股东不超过三分之一的股份 例如70%/30%或者75%/25%的股权结构模式 这样的话公司既有核心控制力的老板 并可以确保决策的效率

这个问题让我想起金士顿,这家堪称内存行业”王者荣耀“的公司。因为他的创始人恰好是两个人,而且这两个人被大家称为黄金搭档。

1987年,杜纪川和孙大卫两个人的钱,前一轮创业的积蓄,刚刚在股灾中亏光了。两个穷得叮当响的人一起商量,怎么办?生死看淡,不服就干,他们决定二次创业,重头再来,用杜纪川家里仅有的2000美金创建了金士顿科技。二十年后的2007年,金士顿年营业收入突破45亿美元。三十五年后的2012年,金士顿在《福布斯》“全美私企500强”中列第48位,这已是第11次入选,也是第七次排名前100位。金士顿公司从来不用打卡,老板经常带着员工到处游玩,赚了钱大家逛赌场、下馆子,真是令人向往,被称为美国科技界的“乌托邦理想国”。

回顾整个创业过程,是两位创始人紧密合作,同进同退,才创造出神话般的业绩。想象一下,他们两个人,只要通一个电话就可以免除3.3亿美金的股权转让款,双方关系是何等密切和默契?虽然并没有看到有关于双方股权比例的报道,但我想,一定是比较科学比较合理的,或者说起码是合适的。从他们的故事里,我体会,关于初创公司股权分配,有两点值得注意:

第一,初创期的股权分配固然重要,但远不如公司决策机制重要。股权,通常情况下同时代表着决策权和红利权,但经过股东之间约定,可以将两者有所分离或有所侧重。两个创始人,不管是平分股权也好,还是一个人控股、一个人做小股东也好,并不是特别重要,重要的是,公司的发展方向由谁把控,公司的重大事项由谁拍板。钱多了不过是个数字,钱少的时候连数字都不如。所以,初创公司,要更多考虑怎么把公司做大,别太纠结与股权比例。

第二,创始人之间的股权划分固然重要,但远不如创始人群体与后续投资人之间的股权划分重要。杜纪川和孙大卫曾经以14.5亿(实收11.2亿)美元出售金士顿公司80%股权,后来又以4.5亿美元买回这笔股权。在经营期间,他们两人始终保持了对公司的有力控制,没有因为后续引入资本而产生矛盾和内耗,这也是实现公司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。在不能控制公司的时候,他们干脆选择全部出售股权,转换老板身份变成打工仔,避免股东决策层面的冲突,不失为明智之选。那么,我们在设计初创公司的时候,也要考虑后续引入资本的问题,预先做好应对方案,是采取AB股方式?还是虚拟股东?还是干脆退出?

因此,有两位创始人的初创公司,其股权分配比例本身不重要,不同公司必然有很大差异,但有一点必须坚持,那就是不管股权比例如何,一旦确定不可轻易变更,创始人应甘愿接受,并主动维护这种股权结构,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公司生产经营上,发展才是硬道理。

上海有多少资产可以称得上富二代啊?

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,成为一个富二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咯!估计家庭没有亿元以上的资产,千万元以上的收入,恐怕都是“不合格”的吧!

既然是富二代,那么至少得有一套房(无负债)、有一辆豪车、每月有不菲的收入。仅这三样加起来,千万资产肯定是不够看的,怎么家庭净资产也得超过3000万元吧!如果将这一标准放到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,面对高达5、6万的房价,家庭资产没有1个亿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富二代吧!

11月19日,胡润研究院发布了《2019年胡润财富报告》,将家庭资产超过600万人民币定义为“富裕家庭”,超过1000万为“高净值家庭”、超过1亿元才是“超高净值家庭”。

要知道,在国内房产占据家庭财富的主要部分,约占60%以上,而除了房产之外,个人可投资财富其实“少的可伶”!

根据胡润2019年的统计数据,中国大陆地区(除港澳台),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数量为10.5万户,其中上海地区有1.58万户,仅次于北京(1.89万户),位列第二!

而整个上海大约有2424万人(2018年底),按标准的三口之家来算,差不多有808万户。

换句话来说,全上海大概511.39户家庭中,有1个家庭资产能超过亿元以上!

另外,除了家庭资产过亿这个标准之外,对于家庭收入也是有基本的要求的,否则很多拆二代、资产很多、收入很少,这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!因此,如果年收入没有超过1000万元,即便是有过亿的资产,也是枉然吧!

资产多少,决定一个家庭的富裕标准,不同机构有不同的标准,《2019胡润财富报告》,在这份报告中,把家庭划分为“中产家庭”、“富裕家庭”、“高净值家庭”、“超高净值家庭”、“国际超高净值家庭” 既然是富二代,那么应该超过富裕家庭这一资产范畴,胡润富裕家庭的资产是600万元,以600万元作为上海的富裕家庭肯定不合理,一套100平方米的市中心房子就达到甚至超过600万元,但是很有可能他们连中产家庭的生活标准都达不到,有可能拿着几千元月薪过着不富裕的生活,属于富裕家庭中的贫困户。因为房子资产在家庭资产中占比过大,18年年底,600万资产上海有602000户。比17年增加8000户。 “高净值家庭”是资产1000万以上,截止18年年底有15800户,这部分家庭勉强算得上是富裕家庭,因为房子太贵了,除掉房子可能会有几百万的现金资产,家庭收入也会达到几十万元,属于生活安逸的家庭,但也只够勉强的富二代而已, 真正达到富二代标准,在上海资产要进入超高净值家庭,资产亿元资产以上,拥有一套豪华住宅,现金资产达到数千万元。

但是高净值家庭与超高净值家庭之间部分家庭,比如资产在2000万到亿元之间也够得上富裕家庭,属于富二代范畴。

在上海富二代的标准,不能仅仅看资产总额,要看除掉房子以后有多少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,我认可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在1000万以上才够得上富二代。,这样的话一个家庭的年收入至少百万以上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假设一个家庭和企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假设一个家庭和企业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返回顶部
首页
微信
电话
搜索